本文转自:厦门日报
本报记者 赵张昀 实习生 郭嘉宜
过暑假,你会安排哪些很有意义的活动?如何利用假期弥补短板或发展特长?近日,记者采访邀请学生、家长、教师及教育专家,共同探讨暑期里的学习活动与兴趣发展。
学生说
特别的假期会给我长久的回味
思明区初二学生晨晨(化名):小学三年级的时候,爸爸妈妈给我安排了一次外地的暑期英语夏令营。两周的时间里,我认识了许多来自省内的小伙伴以及来自国外的外教,我们同吃同住,结下了深厚的友谊,我还学会了自己洗衣服、采购物资等生活技能。这个美好的假期,让我回味了好久,也让我爱上了英语、西班牙语。在后来的每个暑假,我都会努力创造一些特别的回忆。比如:参加小记者活动或社区活动,给房间进行一次小改造,去外地参加一次比赛等等。并努力获得父母支持,争取一些“活动经费”。
家长说
培养深度兴趣爱好 细化目标打卡奖励
“小圆”妈妈赖女士:孩子即将上六年级,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。同时,我们还是一名“网球娃”,几乎每天都要参加队里的训练,暑期还要去外地“追”好几场比赛。很多人以为,体育活动会占用太多学习时间,不利于提高成绩,但事实恰恰相反——培养一个深度的兴趣爱好,尽管每天要投入一些时间,但无形中也压缩了学习时间,倒逼孩子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。
湖里一名中学生家长李先生:家中两个孩子,一个高中生、一个小学生。我们将学习、生活、爱好培养等进行细分,每天进行“打卡”积分,如:完成一天的作业、阅读一本课外书、跳绳500次、练习击剑基本功20分钟等,都可以获得相应分数;累积到一定积分可以向家长兑换奖励,比如一套小说、一次研学或家庭旅游等。我发现孩子在目标细化并完成后,会非常有成就感。
老师说
可以利用假期消化并拓展知识
市属中学教师沈老师:在新学期开学后,一些同学发现“跟不上”又无从下手,其实是因为在知识的理解消化阶段出现了断层。因此,不要认为考完的内容就可以阶段性“放弃”。我建议学生们可以利用假期复习回顾,或挑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,进行深度挖掘和拓展。比如,我曾有学生在学完太阳运动之后,利用假期查阅了大量关于天体运行的资料,无形中推进了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贯通,学习技巧也获得了提升。
专家声音
可进行人格层面的“定制化教育”
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、厦门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主任赖丹凤:假期既非纯粹的放松休息,也非学校学习的简单延续。家长应主动设计丰富的活动,尽量避免再给孩子增加传统的学业压力。
我建议家长充分利用这段时间,抓住孩子可塑性强的阶段,为孩子安排多样化、定制化的活动,发掘他们的独特一面,培养他们的独立性、韧性等综合素质。比如学习游泳、跳绳等实用技能;鼓励与不同年龄段的兄弟姐妹或亲友互动,回老家感受家族文化,提升人际交往能力;支持孩子进行创造性表达,像写故事、画漫画;参与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或照顾宠物等也很好。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